查看原文
其他

A股迎13年最大IPO,谁在七年前写好了剧本? | 棱镜

温世君 棱镜 2023-07-25


源:视觉中国

特约作者 | 温世君   辑 | 郭一非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整体低迷的A股,即将迎来近13年来最大规模的一场IPO盛宴。


6月1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53次会议,通过了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这家全球植保龙头的IPO,有几个特别之处,备受市场关注:

         

 “募资高”:先正达650亿元首发募资金额,在中国A股IPO历史上排名第四,仅次于农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神华。

         

 “募资还债”:根据招股书,先正达此次IPO拟发行不超过27.86亿新股,募集的650亿元中,有30%也就是195亿元是用来“偿还长期债务”。从A股募资还债,体量又如此之高,难免引发关注。

         

 “转场快”:2021年6月,先正达先是提交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到2023年3月,先正达已经先后配合回答了科创板上市的三轮问询,但并未有IPO审核通过的消息。

         

但到了2023年5月19日,先正达突然宣布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转向上交所主板。仅仅28天后获得上交所成功过会,这样的闪电转场,是市场上不多见的。要知道,2023 年主板上市受理至过会的平均节奏约为240天左右。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市场上任何事件和现象,都事出有因。

 


谁的先正达?

         

先正达并非为互联网熟知的名字,但这是一家真正的全球农化巨头。

         

营收上看,2022年,植物保护(农药为主)业务的营收为1471.95亿元,占其2248.45亿元总营收的65.47%。如果加上种子、作物营养(肥料为主),三大核心业务占到其总营收的88.98%。


图:2020-2022正达集团营收分行业占比。来源:招股书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先正达在全球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三;在中国,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一、作物营养行业排名第一。

         

先正达是中国公司吗?准确地说,在关乎人类生存问题的农业产业领域,先正达是一家所有权属于中国的国际化企业。

         

此次IPO的主体先正达集团,于2019年6月27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但这不是一家“新”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1758年,距今已超过 250 年。

         

注册于上海的先正达集团,旗下包括4个业务板块,分别为先正达植保(总部在瑞士巴塞尔)、先正达种子(总部在美国芝加哥)、安道麦(总部在以色列),以及先正达集团中国。业务遍布全球,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拉丁美洲、亚太地区。

         

但这家公司并不是“外企”。中国农化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麦道农化,共同持有先正达IPO前100%的股份。中国农化由中国化工集团100%控股,中国化工由中化集团100%控股。穿透而言,先正达实控人是国务院国资委。

         

图:正达(图中发行人)股权结构图。来源:招股书

听名字是外企,其实是国企,甚至是“央企”。先正达的身世,源自一场世纪并购。简单来说:有实力的央企,寻求全球市场头部资产进行杠杆并购,并将自有资产与之整合,放在A股上市——消化杠杆、引入蓝筹。

         

实际上,先正达在中国中化官网的一篇文章中,已经将自己定位为农业领域“国家队”,要“端牢中国碗,装好中国粮”。《华尔街日报》亦在先前的一篇文章中,也认为先正达的IPO不仅会提振中国证券市场,也能够为中国粮食安全(security of food supply)提供支持。

         

因此,从更高维度来看,这样的海外大并购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但市场自有运行逻辑,针对这样全球性的、头部企业的收购,资金输血、管理整合以及参与国际竞争,都需要长期而艰辛的努力。

         

此次IPO募资650亿元中,130亿元用于尖端农业科技研发的费用和储备,39亿元用于生产资产的扩展、升级和维护以及其他资本支出,78亿元用于扩展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208亿元用于全球并购项目,195亿元用于偿还长期债务。

         

本次市场热议的“募资还债”,实际上依然是这场世纪并购的长尾影响。

 


195亿还债

始于430亿美元最大海外并购

         

一切的前提,皆源自农业领域的周期属性。

         

由于气候、政策、流通、价格等因素,农业生产会出现产量的起伏波动,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特别是“产量-价格”的反馈机制是滞后的,价格上涨带来增产,但等到成熟收获的时候往往又导致供应过大而降价。这种波动,不仅仅是粮食价格的波动,更会直接影响上游的农药、化肥、种子的供需和价格。

         

回到2012-2013年,彼时农产品再出现一次全球性大幅的价格下跌,叠加南美洲一些核心粮食产区国家货币汇率大幅贬值。这直接导致大宗农业利润大幅下滑。一些主产区的农场主不仅不赚钱,甚至出现资金链紧张,上游的农资行业自然始承压。

         

压力之下,全球行业掀起重组浪潮。2015年12月11日,美国陶氏化学与杜邦合并,交易规模为1300亿美元;2016年9月14日,德国拜耳全现金收购孟山都,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

         

相较之下,2017年6月8日,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瑞士先正达的收购,也在这个数量级。这也已经创造中国企业,也是中国央企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图: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关键节点  数据来源:国资报告

时任中国化工董事长的任建新(左)和先正达董事长Michel Demaré(右)。来源:视觉中国


2015年5-8月,先正达曾多次拒绝孟山都收购要约。即便孟山都报出450亿美元,先正达公开的拒绝理由除了担心反垄断等“监管障碍”外,依然是“出价过低”。随后先正达与中国化工的谈判,也历经七个月。当然,中国化工也为此支付了溢价。

         

根据2016年2月3日中国化工发布的信息,双方的收购协议为每股465美元现金,总价值430亿美元,这一出价较先正达2月2日收盘价溢价约20%。同时,协议还允许交易交割时,为原股东支付每股5瑞郎的特别分红。

         

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430亿美元约为2816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大公国际2016年6月发布中国化工评级报告,其2016年3月总资产为3779.48亿元。以此计算,仅收购金额而言,就占中国化工总资产的近四分之三。

         

杠杆并购,也就是“借钱并购”,是必然的。

         

2017年5月,美国证监会(SEC)披露文件显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交易总价接近440亿美元。其中,中国银行是最大的融资方,购买了永续债100亿美元。国资委系统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70亿美元的永续债,兴业银行也购买了1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通过购买可转换优先股,提供了20亿美元资金。此外,由多家银行组成的银行团,提供中国化工自有资金外,所需资金的过桥贷款授信。

         

溢价收购、杠杆收购,结果有二:

         

一是商誉。简单说就是并购产生的超出资产的溢价。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末,因收购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为1781.59亿元,占总资产的31.09%。这部分溢价,只能依靠逐年的利润和资产的增长,逐步消化。

         

二是债务。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因收购而存续的债务(此次上市主体先正达集团)包括:中国化工内部往来款债务81亿美元,中信银行团债务55亿美元,永续债合计170亿美元。再加上,瑞士先正达于2018年发行47.5亿美元债券并分红,用于偿还收购形成的债务。本金合计为353.5亿美元。

         

债务的偿还,是先正达整合经营要迈过的关键一步。

         

2020年,先正达对上述债务进行了重组和部分偿还。截至2020年末,共计减少本金约186 亿美元的债务,剩余债务本金为120亿美元。根据先正达财务数据,在2020、2021、2022 三年,其因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也达到了573.84亿元、685.88亿元、1010.05亿元。

         

如此来看,此次先正达IPO中,将30%募资金额也就是195亿元用于“偿还长期债务”,似乎也是一个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决策。         

图:先正达IPO募资用途。来源:招股书 


科创板水位容不下巨轮先正达

         

先正达这样的巨轮,更适合航行在主板的资金“海洋”之上。

         

根据发行计划,先正达拟发行新股27.86亿股,募资额650亿元,即每股发行价格23.33元。按招股书发行后总股本139.31亿股计算,市值3250亿元。

         

纵观当下整个A股市场,市值超过3000亿的企业也不过20余家。(出自Wind证监会算法)

         

      

而先正达此前在科创板的申请并不是那么“顺畅”,经历了三轮问询,并一度传出压缩融资规模。实际上,截止2023年6月末,金山办公作为科创板市值最高的公司,也只有这一家跨过了2000亿元的门槛。

         

不过,在申请科创板上市过程中,经历了三轮问询之后,交易所方面其实已经对先正达有了充分的“理解”。随后转向主板申请之后的“闪电过会”,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图:2012-2023 A股IPO情况(2023年截止6月末)。数据来源:wind

进一步来看,先正达的上市给中国的股市带来什么?

         

650亿元的募资,在当下较为冷淡的市场环境下,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市场资金面压力,市场也有声音担心出现“失血”效应,加剧资金分流压力,导致其他个股资金紧张。但长期来看,我们要欢迎一些真正有核心技术、有产业实力、有集聚规模的蓝筹企业在公开市场上市交易。这对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虽然股票发行注册制自2023年2月开始全面实行,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看到“开闸放水”的景象。尤其是在市场并不火热的当下来看。自2013年A股IPO因暂停审核“停摆”以来十年间,2023年已经过去一半,但无论是164家的IPO数量,还是6506亿元的募资规模,今年都并不是一个“大年”。

         

从交易所或者证券市场的角度而言,一定程度上也会欢迎先正达,期望这样一支新的蓝筹,给市场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与能量。


当然,对于希望通过IPO募集到低成本资金的先正达而言,上市最好的时间点是股市火热的时候,其次是现在。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131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