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苏州很拼 | 新京报快评

流水 新京报评论
2024-08-09
苏州对人才的大方,最终推动了资本与产业“双向奔赴”。

▲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五届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图/苏州人才发布微信公众号

文 | 流水

给予顶尖人才顶级支持,将达3000万元至1亿元。最近,在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五届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式上,苏州重磅发布2024版人才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拥抱国际精英、全球创客,引发舆论关注。


对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言,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如何引进人才,怎么留住人才,成为摆在不少城市面前的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其实,说白了这还是一个舍与得如何权衡的问题。


舍得下大成本、大投入,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有尽展其才的机会和平台,才能真正拴心留人。而拥有多少人才在一座城市扎下根,往往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后劲如何、发展成色怎样。


尤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就是一地蓄力勃发的家底。


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苏州发布的人才政策也比较抢眼。据介绍,2024版苏州人才政策着力构建“1+8”体系,主要包括:《关于苏州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1个统领性文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3项重点人才计划,优秀人才专项奖励、社会化引才奖励2项专项奖励政策,人才乐居保障、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和人才分类认定目录3项服务保障政策。


这样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支持,处处体现着苏州对人才的慷慨和珍惜。


不久前,苏州市相城区还成功发放了首张人才房票,以人才房票政策推动人才“落地生根”。“人才友好”正在一项项具体政策的实施中,成为苏州的特质。


而由此传递的这份为人才服务的周到和热情,显然能为一座城市的科创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一直以来,苏州都有着“中国最强地级市”的美誉。若按GDP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前十二大城市里,要么是直辖市,要么是副省级城市,而苏州位居第六位,且是唯一的地级市。


苏州何以能?在以往的普遍认知中,苏州是靠着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而发展起来。实际上,在苏州的发展轨迹中,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一样重要。苏州对人才的大方,最终推动了资本与产业“双向奔赴”。


尤其当前,苏州正锚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目标,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集成耦合创新;新兴产业链方面,要在元宇宙、基因技术、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


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抓手,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加快建设“1030”产业体系……苏州谋划经济发展的大手笔,哪一项都离不开技术赋能、离不开人才保障。


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往往意味着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在知识迭代、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人才的价值不言而喻。


所以,对苏州而言,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好了,富裕了,钱多了,才对人才慷慨大方起来,而恰恰是对人才的尊重、厚待,促进了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一流的人才搭建一流平台、实现一流价值,形成引人聚才的“强磁场”,苏州的“人才为本”,打造了经济发展“强引擎”,正在让苏州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这份发展理念,或值得不少地方借鉴。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关键时刻,马斯克向特朗普打开了钱包 | 京酿馆

品行不端可撤销,院士称号不再是“铁帽子” | 新京报快评

“能量玄学密码大师”被抓,莫让网络“跳大神”作妖 | 新京报快评

北大毕业三年重新高考学医,重启人生为时不晚 | 新京报快评

司机等红灯看手机被处罚,冤枉吗?|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京报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