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四川社科院

即刻获取天府智库新内容




《农村经济》简介

 


《农村经济》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农村经济》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0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期刊先后由吴嘉伟、郭晓鸣、杜受祜、张克俊同志担任主编。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稿件,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党国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坚持主动办刊、开放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投稿方式:登录《农村经济》网上投稿系统 ncjj.alljournal.cn,点击左侧“用户专区”栏下“读者登录”,新用户注册登录后进行投稿。

2022年第3期目录


2022年第3期重点文章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元主体投入机制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崔红志 张鸣鸣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后续保障、政府以外其他主体参与不足的情况。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河南省加强财政投资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多元主体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和成效,剖析构建多元主体投入格局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资困境、实现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案。[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财政资金 多元主体 投资机制 农民付费制[作者]

崔红志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732

张鸣鸣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

 

本文系贵州省“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专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编号:21GZZB16)、河南省财政厅2019年度委托项目“农村垃圾处理和卫生管理多元化投资机制研究”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院级统筹任务“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编号:Y2020YJ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张鸣鸣系本文通讯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治理:

历程、成效与启示

  

王钢 赵霞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流通能力稳步增强,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国民生活保障程度切实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下中国的粮食安全治理历程,积累起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粮食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二是要根据时局变化动态化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三是要妥善处理好涉粮的多方关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治久安。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旧疾新患”,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总览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内,要坚持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增强调控应急能力,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统筹领导粮食产业和非粮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对外,则要做到对外贸易风险可控和国际资源充分利用“并重”,推动国际贸易秩序的重构,以切实增强中国的“粮食话语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粮食安全 粮食产业[作者]

王 钢 讲师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赵 霞 副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


本文系2019~2020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1QN0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粮食安全的法治保障研究”(编号:20AZD116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精准扶贫政策是否有助于缓解多维相对贫困

——基于中国农村的准自然实验

 

郭露 郭同济 仲黍林


[摘要]本文使用了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研究了精准扶贫对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能够显著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表明:精准扶贫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的政策效应最强,而且精准扶贫政策能够持续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同时,在精准扶贫政策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的过程中,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所得出的结论为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 多维相对贫困 政策效应

[作者]

郭 露 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郭同济 讲师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仲黍林 硕士研究生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维贫困指数优化的相对贫困测度及治理研究”(编号:20BTJ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扶贫时代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统计测度与治理机制研究”(编号:20ZD131)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特征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改进研究”(编号:LY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仲黍林系本文通讯作者。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供求对接问题

 

董翀 冯兴元

 

[摘要]近年来,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在大型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与合作中获得了迅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广度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地方各机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本文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选取了两个典型县市进行案例研究,结合全国面上的总体状况,总结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机构的业务发展方式和各类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服务需求层次等,分析了当前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与县域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数字化授信与数字化风控发展不匹配、数字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不完善、服务对象数字金融素养普遍较低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对策和思路,主要为改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和进一步提升县域金融消费者数字普惠金融素养。[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县域金融 发展阶段 需求层次[作者]

董 翀 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020

冯兴元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02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农民合作社功能发展演化机理与发展目标再定位研究”(编号:17BJY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村民”的概念界定、时代特征及政策回应

 

冯丹萌 许天成 万君

 

[摘要]农民的社会流动现象历来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民在自身生活、经济利益以及生活环境的需求驱动下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流动和迁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新村民群体,农民流动也从最初“农村-城市”的单维度发展方向逐渐向“农村-农村”“城市-农村”多维度迈进,“新村民”职业从简单的“打工仔”变为农业、休闲旅游、经营管理等多种岗位,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内在活力,也进一步推动了新村民工作、社会权益相关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互促互进的社会发展机制。文章通过梳理不同历史阶段“新村民”群体的形成原因、基本特征、发展需求以及当时阶段的相关政策回应,探讨在不同发展导向下,中国农民在城乡间的穿梭和停留、前进与守望,为新时期城乡融合下农民社会流动的相关权益保障提出相关思考。[关键词]新村民  时代特征  城乡融合  社会权益[作者]

冯丹萌 副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市 100005

许天成 讲师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023

万 君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北京市 10009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贫困治理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编号:17CSH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许天成系本文通讯作者。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的节本增收效应研究


陈哲 李晓静 夏显力

 

[摘要]基于陕西省关中平原531户小麦种植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生产环节外包服务的节本增收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群组间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能够平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196.147元/亩,降低18.97%;提升农产品收入448.445元/亩,提升32.45%,增收效果明显优于节本效果。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参与生产环节外包服务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频率和劳动力投入时间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通过提升农产品专业化水平和质量水平增加农产品收入。进一步地分析表明,生产环节外包服务对大规模农户的成本节约作用和收入增加作用明显优于小农户。据此,政府在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时,应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培训方式和实施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关键词]外包服务 节本 增收 倾向得分匹配[作者]

陈 哲 博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李晓静 讲师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夏显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产托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机制、效应与政策优化研究”(编号:21BJY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夏显力系本文通讯作者。


图文 | 《农村经济》编辑部责任编辑:翟 琨
编 辑:何丽娟、石维丹、李世芳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忠诚 、创新 、开放 、和谐 ”办院方针,推进“名所 、名师 、名院 、名刊 、名网”战略,持续打造“坚强理论阵地 、高端新型智库 、一流学术殿堂 、重要传播平台”,综合实力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属于第一方队。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