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彭勇《大鹏扶风》出版(附序)

历史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2024-09-15

作者: 彭勇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2年9月

ISBN: 9787554023006


内容简介


“大鹏扶风”是作者使用了多年的网络名字,大约从2001年读博士开始,先是用在史学论坛上,再是新浪博客,后来是新浪微博,并一直用到今天。记得2004年作者刚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工作,有一天与同事奇文瑛老师聊明代的达官问题,她说:“网上有个叫大鹏扶风的,把达官问题说得真好。”又一年,到故宫博物院参加“明代宫廷史会议”,明清史专家赵轶峰先生拉着我的手说:“你就是大鹏扶风,名博啊。”那时候,作者时常在网络上发布些明清史学术信息,结识不少学界同好,“大鹏扶风”承载着作者对学术、生活乃至人生的思考,一直走到今天。


作者简介


彭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明清史、民族史的教学研究,著有《明代班军制度研究》《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明史》《明史十讲》《明代宫廷女性史》《天朝落日》《真实的荒诞》《四镇三关志校注》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古籍规划整理等项目。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等。


目录


读史札记

明代卫所的辖区属性及其管理权

明清时期官员的薄俸与高薪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的养老和优老之政

围绕张居正守制与夺情的论战

李自成在北京的四十二天

中国古代对偷漏税的防范与惩治

中国古代的舆情收集与舆论监督

明代的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火药火器与明清社会变革

明代开辟传统工商业发展新时代

活跃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

明代文人的旅游观念与闲暇生活


书人书事

在机遇与挑战之间:《明史》书前

《白话明史》前言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天朝落日》前言

洒向人间都是怨:《真实的荒诞》前言

《明代宫廷女性史》前言

回望《四镇三关志》的磨砺

明代军户生活的多彩画卷:评于志嘉《卫所、军户与军役》

推新出新,铸造经典:评《朱元璋大传》

“无一句凿空”:读王春瑜先生文集

开创明代国家财政研究的新局面:评《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

构建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评《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整理的典范之作:评《凤阳花鼓全书·文献卷》

经典的魅力:序《(孙子兵法)经世致用研究》



学问人生

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顾恋寂寞修己志道德文章彰其诚——纪念我的导师顾诚先生

顾诚先生的读书之道

顾诚先生的英文功底

长长的期盼——写在《顾诚著作系列》出版之际

“金花”的诚意绽放——写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再版之际

重新认识明朝的历史——英文版《隐匿的疆土》跋

给顾诚先生“送礼”

忆吴智和先生

忆王兴亚先生

忆王天有先生

床头一本书




 本书是我的学术随笔集,收集了我多年以来的读史札记、书评序跋,以及对先师顾诚先生及其学术的追忆等。写作时间跨度大,篇幅都不长,内容有点杂。为方便阅读,我把小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做一简要介绍。

  “大鹏扶风”是我使用了多年的网络名字,大约从2001年读博士开始,先是用在史学论坛上,再是新浪博客,后来是新浪微博,并一直用到今天。记得2004年我刚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工作,有一天与同事奇文瑛老师聊明代的达官问题,她说:“网上有个叫大鹏扶风的,把达官问题说得真好。”又一年,到故宫博物院参加“明代宫廷史会议”,明清史专家赵轶峰先生拉着我的手说:“你就是大鹏扶风,名博啊。”那时候,我时常在网络上发布些明清史学术信息,结识不少学界同好,“大鹏扶风”承载着我对学术、生活乃至人生的思考,一直走到今天。

  喜欢“大鹏扶风”这个名字很早。李太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句为人熟知,而彭姓人喜欢它又多了一分情感。人大学后喜欢泡图书馆,读些杂书,写点文字练笔,有一天读到魏晋诗人刘琨的《扶风歌》,深深地被作者的忧国忧民、慷慨悲凉、壮怀激烈的情感所打动。当“大鹏”遇上了“扶风”,我很喜欢《扶风歌》表达出的意境和情感。

  18岁进了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校园,读书,教书,写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以书为乐。从郑州大学到北京师范大学,再到中央民族大学,在历史学研习的路上,我是顺利而幸运的。读本科时还是全免费上学,读硕士是推免入学,读博士能投到顾诚先生门下,这是多么的幸运。别人都说找工作难,我在硕士时,母校就邀我留校工作,博士毕业时在北京有3家单位可以选择,郑州大学有2个学院欢迎我回去。别人为住房受累,为工作发愁,而我在家人和师友的帮助下,一路顺顺利利,平平坦坦。说实在的,我很知足,内心充满感激。也有朋友说,我是考试制度的获益者,是时代的幸运者。是的,我热爱这个时代,知识改变命运,付出会有回报。我喜欢以学习和欣赏的心情面对一切,也正是因为热爱,才希望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希望那些不公、不平、不满的事越少越好,所以许多时候又是以批评者的姿态出现,但我的批评是发自内心的真爱,批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这样的心态,能体现在我的这本随笔杂记中,这也构成了小书的基本色调。

  我把内容简单地分成了上中下三编,分别为《读史札记》《书人书事》和《学问人生》。上编《读史札记》选辑的是我最近10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人民论坛》《学习时报》《北京文史》和《环球人物》等报刊上的简短、通俗的文字,是把历史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以稍显轻松的方式分享给大家,虽然其中一些是命题作文,但观点都来自我的思考,至于能否体现“批评性建设”这一“中心思想”,就只能交给读者评判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历史人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