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楚亮 | 代际财产转移与财产分布不均等——基于房产的经验分析

罗楚亮 财贸经济 2024-03-17
立即抢购  2023年




作 者  罗楚亮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18年住户调查数据,以是否获得过赠予/继承房产和购房时是否获得过父母的资助度量代际财产转移,讨论代际财产转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财产分布不均等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家庭中有较高比例的人群以购房资助的形式获得了代际财产转移,如户主年龄为30~34岁的人群中获得购房资助的比例达50%。在代际财产转移中,接受者和转移者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尽管代际财产转移对全部人群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的解释份额不高,但在年轻家庭(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中,代际财产转移的贡献份额是比较高的。财产分布不均等是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代际财产转移正在逐渐加剧这种不平衡。关键词  财产分布 不均等 代际财产转移

简 介  

罗楚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100872。

刊  期  《财贸经济》2023年第2期






长摘要


过去四十余年的经济转型,一方面带来了高速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快速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收入增长意味着居民储蓄能力逐渐增强,而收入差距扩大则表明不同人群之间的储蓄能力将表现得越来越不均等。一定时期中居民储蓄能力的差异性将会累积形成居民财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快速积累,财产差距迅速扩大。财产分布不均等逐渐成为社会“不平衡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我国社会的财产积累动机和留赠遗产动机都比较强烈,随着人们财产水平的不断上升和财产分布不均等的持续扩大,代际财产转移可能成为加剧财产不均等的重要机制。本文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18年的住户调查数据,以是否获得赠与或继承房产和购房资助衡量代际财产传递,讨论了户主、配偶及其父母特征对财产代际传递、人均财产水平及其不均等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尽管代际财产转移对于财产不均等的解释程度总体上不高,但户主和配偶父母特征对于子代财产积累及其财产不均等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年轻的家庭中,代际财产转移以及户主、配偶父母特征对于财产不平等已经具有较高的解释份额,并且在城镇人群中的解释份额要高于农村人群。这些现象意味着,代际财产转移对于财产不均等的影响变得日渐重要。户主年龄40岁以下的人群,其户主和配偶父母的财产积累主要发生在经济转型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中私人财产积累和财产不均等程度的加剧,为财产代际转移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导致了代际财产转移能力的差异性。房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也使得这一年龄组人群需要借助于父辈的力量来购房,从而也加剧了对代际财产转移的需求。财产代际转移对于财产分布不均等效应的这种年龄结构特征,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更为关注代际财产转移的影响,这种效应可能会表现得更为强烈。 

从代际财产转移来看,获得赠与或继承房产的人群并没有拥有较高的财产水平,但获得购房资助的人群,家庭总财产净值和房产价值都要明显更高。在年轻的家庭中,尤其是城镇家庭,相当大比例获得过购房资助。特别是,从购房资助来看,代际财产转移的接收方和转移方通常都具有更高的经济地位,如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等,即双方都是收入获取和财产积累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人群。这意味着,这种代际财产转移模式具有进一步扩大财产差距的效应。如果把“赠与/继承房产”和“购房资助”看作是直接的代际财产转移,本文的回归结果显示,即便控制这些直接转移形式,户主和配偶父母对于子代财产水平和财产不均等通常具有重要影响。代际传递途径不仅表现为直接的代际财产转移,同时也可能表现在具有优势经济地位的父母为子女提供更为优越的财产积累机会的间接方式。 

从代际财产转移的形式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赠与或继承房产对于财产不均等程度尚未构成重要的影响,但购房资助的影响相对更强。但目前针对后者完全没有调控的方式,对于这种资助的调控行为的合理正当性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分歧。由于代际财产转移的需求方压力可能主要来自于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通过房产税增加住房持有成本、降低住房的资产价值,遏制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际财产转移的加速趋势。 

本文的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含义。首先,收入差距扩大是代际传递导致财产分布不均等的基础,代际传递强化了收入流量不均等向财产存量不均等的转化,因此在政策取向上需要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持续地缩小收入差距。其次,需要完善针对财产不均等的政策体系,不仅包括完善遗产税,也包括对赠与过程的调节。第三,要更加注意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年轻人群,他们不仅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差而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处于不利状态,所能获得的代际支持也更为缺乏,因而补足这类人群的发展短板将尤为重要。

欢迎关注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浏览全文







征订信息

微店订阅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传 真:010-59366566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