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红恩:教育强国视域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时代定位、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李红恩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在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壮阔征途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刻回应了时代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全面升级与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典型示范。在教育强国视域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时代定位是什么?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怎样的创新实践?能够提供哪些经验启示?一起来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育研究》副主编李红恩的阐述——


2020年,教育部遵循改革的“试点”经验,将改革任务与地方实际相匹配,谋划并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简称“实验区”),擘画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版图,“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1] 目前,已正式建立两批共24个实验区,实验区在全面推进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2] 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我们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更提供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法论。当前从教育强国建设的视域下看待与诠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时代定位、创新实践和可推广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强国视域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时代定位


作为教育部直接设立的综合性、试点性改革项目,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国家属性决定了其本身便是教育强国建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验属性则要求它必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典型示范。欲明晰实验区之时代定位,须先明晰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要义。综合政策表述和学者研究成果,我们将教育强国内涵概括为教育本身之强、教育服务贡献本国之强、教育影响世界之强,这三层意思既有功能上的内在统一性和层次性,又有场域上的递进性。教育强国视域下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呈现出以下三个时代定位。


(一)强化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在支撑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3]“基点”的定位,既是对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精准概括,也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基础教育的基点性体现在它是人生发展之基,可以为个体发展奠定健康之基、品德之基以及素养之基,帮助儿童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它是国民教育体系之基,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它是强国建设之基,肩负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性支撑的使命。因此,实验区建设应牢记基础教育的基点使命,在人生开端处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在教育开端处为高质量体系建设夯实基点,加快扭转教育功利性倾向,促进形成健康的基础教育环境和生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支撑性功能,办好办强办优基础教育。


(二)重视加强基础教育的社会贡献力 


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社会贡献度更加显著。在教育强国的内涵研究中,无论“适切性的服务能力”[4]“教育服务贡献能力”,[5] 还是“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6] 以及价值论意义上“教育对国家的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等领域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7] 都是对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功能性关系的肯定性判断。因此,教育强国视域下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必须思考基础教育的贡献问题。就经济发展而言,基础教育可以发挥其在当前国家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中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学可上,大量进入城区的人口才可能落地生根,实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8] 而人口的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可预见,而且更长远。就政治贡献而言,以“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为基本考量,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就近就便进入优质学校,则是当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要坚定人民立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追求,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来保障民生。就社会文明贡献而言,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构成,基础教育拥有和表现出的教育观、人才观,会进一步形塑当地人民群众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进而影响该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实验区建设要提升站位、放大格局,增强基础教育社会服务贡献力。


(三)着力提升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9]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显著成果的客观表现,也是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有力证明。“在世界舞台发出多大的声音,是否拥有话语权,往往是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综合体现”,[10] 也是一个国家能否被称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必须有国家立场、国际视野,自觉承担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任,讲好中国基础教育故事、传播中国基础教育经验、发出中国基础教育声音。因此,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更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教育强国视域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11]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认真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基础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及一系列政策要求,系统谋划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诸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一)以育人方式改革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育人方式改革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方式改革,其内涵主要聚焦于在教育场域中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外延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育人方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课程建设方面,安徽铜陵、江西抚州、山西长治、湖北宜昌等实验区,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构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思政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方面,福建龙岩、浙江宁波、陕西西安高新区等实验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和优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科学教育(STEM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化作业方面,上海致力于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探索,建构了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提炼了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基本策略;辽宁沈阳借助数智技术优势,设计个性化学习手册,根据不同学生状况推送相应的课后作业。评价改革方面,湖南长沙运用AI智慧课堂系统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福建三明通过设定“五育并举”等多元指标,用不同“尺子”丈量不同类型高中;深圳探索构建“校内外体育一小时”监督机制,在全国首创市级“校园体育一小时飞行检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育人方式改革方面的创新举措,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面发展培养目标提供了榜样示范。


(二)以办学模式改革为抓手,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办学模式改革主要是举办、管理或经营学校的体制和机制的样式或范式方面的改革,既包括国家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也包括学校自身办学行为的改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开展办学模式改革,有效整合了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和创新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方面,江苏常州建构了“全域化、六维度、三学段”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强调“集团化”与“去集团化”的共生理念,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安徽铜陵以联合办学扬长避短,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四川广元建立学区长学校负总责、成员学校具体负责的“双层架构”学校领导管理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福建三明开展了由教育部门牵头,公安、民政、司法等11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雏燕”关爱行动;山西长治设立市级“家校共育论坛”,研发家庭教育精品课程,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江苏常州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家庭教育平台等凝聚家校社教育合力。通过集团化办学、联盟式发展以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各实验区很好地整合了相关的教育资源。


(三)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12] 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体制改革依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3]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积极开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上海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2”文件,切实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落实到中小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浙江杭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实现100%建立健全党组织,100%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100%落实党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00%选配党组织书记。在规范招生方面,各实验区严格执行阳光招生政策。海南三亚在全市开展“机器管招生”工作;浙江金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分班”;四川成都在全国首创“多子女同校就读”政策。在优化治理机制方面,四川成都推进“两自一包”(自主管理学校、自主聘用教师、经费包干)政策,有效解决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的问题;浙江金华推进干部使用权、教师录用权、职称评审权以及绩效考核权的下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各实验区坚持从严治理,实现治理常态化,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有效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安徽铜陵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并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拉网式排查,引导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四)以保障机制改革为基础,全力支持教育综合改革


保障机制是为教育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完善且匹配的保障机制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保障实验区建设方面,各实验区均成立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市(区)委、市(区)政府领导亲自挂帅、高位统筹、顶格推进,使改革有了强大的组织保障。福建三明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的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教育改革列入全市重点改革攻坚战役之一,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需求优先满足、教育项目优先实施。在保障学校安全方面,各实验区狠抓校园安全管理,守住学校风险防控底线。上海完成一键紧急报警装置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校园封闭管理、专职保安配备等“四个 100%”建设要求,建设市、区两级学校安全管理中心,强化校园安全“飞行检查”;湖南长沙成立市级教育行政执法大队,制定教育行政处罚实施指南,建成全市教育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形成长沙教育数据可视化展示;在教育数智保障方面,深圳构建“1+1+1+N”数据能力体系,搭建教育“数”林数据基座,打通教育数据汇聚路径;宁夏银川全覆盖常态化普及应用“三个课堂”,所有乡村中小学与城镇学校结对互动教学,开展网上送课、同步上课,实施“一师多校、在线走教”。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持续开展保障机制改革,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三、教育强国视域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经验启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既取得了显著成效,又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其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方向引领


坚持党的领导,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各地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将其作为撬动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点,视为地方建设发展的城市名片。大部分实验区专门成立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各实验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建成教育强国目标要求,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系列关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文件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查找差距,认识不足,校准行动。这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确保正确改革方向的重要法宝。


(二)坚持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推进


坚持系统思维,实现部门联动、协调配合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的系统工程。政策需要系统配套,要强化条件保障,细化各项改革举措,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有序推进综合改革;实施需要部门协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持,建立完善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共同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服务。改革中,不论教师“先面试,后笔试”改革、教职工编制管理改革、区域内教师共享、多子女同校就读等点位的改革,还是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都会涉及管理权限、职责职能、部门利益的调整,这不是某一个部门或两个部门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组织、人社、编办、财政、发改等多部门联动推进、协调配合,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改革活力,从而实现对改革的整体推进。


(三)坚持点面结合,注重综合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先试点试验,再总结推广,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要经验。任何教育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都是“面”上普遍性考虑多一些,而实施则是一地一校这样的“点”,独特性多一些。[14] 实践中,无论科创教育、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开展,还是体育教师资源共享,抑或是教师评聘等改革,都涉及不同领域、不同要素、不同主题的整体改革。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面塑体,发挥“试点”典型引路作用,以局部改革撬动整体改革,最终实现教育综合改革,让各实验区的内生动力竞相迸发,让改革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


(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事求是


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的基本遵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坚持问题导向,从现实问题出发,尤其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创新方法举措,把问题作为时代的声音,把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把效果作为工作的宗旨。通过研究本地教育实情确保方案的本土解决,回应本地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研究国家政策确保方案的国家战略属性,回应国家教育战略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规划确保方案与本地的匹配性,回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改革态度,营造了良好的改革生态,改革举措也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见效的重要经验。


(五)坚持技术支撑,注重数智赋能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各实验区坚持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改革。注重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构建了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注重数字化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精准应用,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针对性。注重数字化在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中的应用,丰富了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注重数字化在跨时空跨学段跨学科研修中的应用,实现了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教研活动新形态。在教育数字化的加持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得到了提速。


(六)坚持科研引领,注重专业护航


实验区坚持科研引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专业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改革体现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典型特征。从改革方案设计到实施,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注重理性思考、注重科学顶层设计;在改革过程中注重科研力量的介入,吸收高校、科研院所专家队伍的专业力量。专业科研团队的引领,既增强了研究的实效,又确保了各项改革不走弯路,确保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项、单次改革很难从根本上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谋划。通过系统谋划基础教育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实现教育改革的整体性变革,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要价值导向。


注释

[1]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N]. 人民日报,2017-05-24(01).

[2] [3]习近平.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 求是,2023(18). 

[4] 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 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 教育研究,2023(2).

[5] 张炜,周洪宇. 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J]. 教育研究,2022(1).

[6] 石中英. 教育强国: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1).

[7] 朱旭东,李育球. 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新内涵建构[J]. 重庆高教研究,2018(3). 

[8] 牛楠森. 城镇化背景下新建校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及其共同气象[J]. 中国教育学刊,2021(7). 

[9] 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2023-05-3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4003.htm

[10][11] 曹培杰,牛楠森,邓友超. 教育强国 强在自信[N]. 光明日报,2018-07-24(13). 

[12][13] 谢维和.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J]. 教育研究,1995(10). 

[14] 杨润勇. 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问题研究[J]. 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育研究》副主编)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24年第13-14期文章作者 | 李红恩封图来源 |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王辉富 摄责任编辑 | 董筱婷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王圣婴

推荐阅读

书香沁心,阅享夏日!一起开启一段亲子共读的奇幻旅程吧~ | “阅”见一夏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 时评
高书国:中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典型特征、显著成就与未来趋势 | 关注
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父母要掌握这5种方法 | 家长慧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