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述答案要抓住老师,偷偷告诉你这11个高逼格xx效应

播播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4-08-29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2024广播电视学考研群 594514955

后台回复“答题冲刺班”,带你开启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参与百日题海战术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班”,走好实务第一步


相信爱宝们最近都在练习论述题啦,但要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高分论述,就要用上别人没有用到的“逼格”理论!


 如果一份答案是:

当前传媒市场低质内容泛滥愈演愈烈,挤压优质内容市场,最终导致社会价值观偏倚、社会矛盾激化、庸俗文化滋生。


 另一份答案是:

"瓦釜效应"昭示着一种畸形的媒介生态,传媒市场中"崇低"和"向下"的失序与乱象频生,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势必会造成价值观偏移、社会矛盾激化、庸俗文化滋生等问题。


是不是后面一份更会得高分呢?


本期推文整理了11个在论述中很实用的经典理论,并附上了参考例句和适用范围,希望能给爱宝们的高分助力哦~



马太效应


1

概念解析


马太效应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效应。《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这样写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 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迄今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Part.2

参考用法

微信对虚拟社区的成功模拟,决定了其传播的特征在于资源共享。微信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微信用户平均每天阅读5.86篇文章,订阅号80%的阅读量来自朋友 圈,微信用户对文章的转发行为中,61%转发到了朋友圈,微信的社区化特征和共享偏好使得资讯传播呈两级分化趋势,即阅读率高的信息在朋友圈阅读率会更高, 形成传播上的马太效应。

Part.3

适用范围

媒介发展、平台发展中的一家独大;算法推荐下的爆款诞生;舆论两极分化



瓦釜效应


1

概念解析


“瓦釜”一词,典出《楚辞·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以这些同类意涵的排比,来批判是 非颠倒、真伪混淆、轻重倒置的时代政治。


“瓦釜效应”由学者杜骏飞提出,用来阐释一种逆向的社会文化机制的原理,批评价值观颠倒的新闻流通。“瓦釜效应”的基本现象是: “在我们今天的大众传媒上,更有意义的新闻角色大多默默无闻,更无意义或更有负面意义的新闻角色则易于煊赫一时。”


Part.2

参考用法

"瓦釜效应"昭示着一种畸形的媒介生态,旨在解释传媒市场中"崇低"和"向下"的失序与乱象,其产生是资本、受众、技术等多元主体助推的结果,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势必会造成价值观偏移、社会矛盾激化、庸俗文化滋生等问题。因此,抑制"瓦釜效应",重返具有价值理性、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的新闻市场,恢复信息传播的健康有序,要靠价值引导与行业自律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优势,调动受众内在的积极性,让媒介市场管理成为内源式的共享共治。

Part.3

适用范围

媒介生态;传媒产业;算法低质内容泛滥;媒介治理



首因效应


1

概念解析


首因效应是传播心理学中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也被称作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Part.2

参考用法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第一印象最为重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群众对zf行政方式一旦形成认识,往往就会产生“习惯性质疑”的偏执(例如网上对城管的成见)。事件突发后,首次应对如果不当,往往会导致事态迅速扩大,舆论转向,花大力气都难以补救。在杭州飙车案中,警方先后轻率发布“70码”车速和车速鉴定范围而引火烧身就是典型例子。首次应对,不仅要表明立场态度,防止激化矛盾,而且信息发布要反应快速、内容严谨、措辞准确,可以少讲,留有余地,但绝不能定错性、说错话。

Part.3

适用范围

舆论引导;网络生态治理(谣言、网络暴力);新闻采访;品牌传播



破窗效应


1

概念解析


“破窗效应”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有人打烂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最后,在这种具有强烈暗示性的氛围中,攻击性的行为就会逐渐滋生,甚至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行动。


Part.2

参考用法

政府负面事件的“破窗效应”易导致舆论的扩大化,进一步加深对政府话语权力和公信力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同一类事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发生频率并不会有过于起伏的波动。但“破窗效应”的存在,会给公众一种错觉,即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该类事件越来越多。


当政府出现某类负面新闻时,即使政府及时进行纠正与补救,并降低了发生该类负面新闻的频率,但只要这一类型的负面事件在“破窗效应”发生的期限内再度发生,就有比以往更高的成为舆情事件的概率,使公众产生政府没有重视原有的负面事件,没有纠正负面事件下所隐含的错误与疏漏的错觉,从而使公众产生了对政府严重的不信任感,进而影响政府公信力。政府话语权力也会随之被削弱。

Part.3

适用范围

舆论治理;网络生态治理



逆火效应


1

概念解析


逆火效应(thebackfireeffect)是指: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条(原本)错误的信息的信任。更正信息的行为就像是一把逆火的枪,虽然没有射出子弹,但却“击中”了谣言,让更正后的(或原本)真实的信息更加没有市场。


当在人被动的接受信息轰炸时,会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既有观点不受外来信息的侵害的本能。慢慢的,逆火效应就会让你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少,最终把自己的看法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实。


Part.2

参考用法

在后真相时代,逆火效应表现明显。有时候,传统主流媒体越是宣称什么,公众就越是不相信什么。无论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公众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有观点。在逆火效应面前,科学道理和事实证据似乎无济于事。在英国脱欧事件中,一些英国人相信英国在欧盟中利益严重受损,主流媒体摆出了大量数据和事实加以澄清也于事无补。

Part.3

适用范围

谣言治理



扳机效应


1

概念解析


“扳机效应”出自学者喻国明所撰写的《媒介经济学教程》,来描述媒介间的议程设置,即某一议程受到媒介间的广泛关注。该效应指的是媒介间的议程设置,媒介议题会影响媒介议题,让某个新闻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媒介扳机效应下,媒介议题会牵动媒介议题,多个媒介在对某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形成了信息的共鸣性、遍在性和累积性效果,扩大新闻事件的传播覆盖面,让炒作中的新闻事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新闻报道失实,在媒介的扳机效应下,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Part.2

参考用法

由于互联网的连通性,这就意味着在用户节点化生存的背景下,在新旧媒体的扳机效应下,优势意见更迅速、更容易通过层级传播而产生病毒式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由于话语权力差序格局形成了“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的现象,出现了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以其关联节点之多,话语声量之大,更容易形成优势意见。

Part.3

适用范围

议程设置



鲶鱼效应



1

概念解析


鲶鱼效应,原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后来,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Part.2

参考用法

①新兴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做空传统媒体,并交替实现人的延伸(互联网)、物的延伸(物联网),另起炉灶,建构起全新的传播生态(包括新主体、新话语、新范式、新格局)。既有的“利益”主体和“边界”格局在信息传播新技术的涤荡下进入了一个“蝴蝶效应”和“鲶鱼效应”的同频共振、剧烈波动期——技术跨越、平台刷新、主体再造、受众迁移、思想重构、产业重组。


②对应于传统媒体,就要求从根本上高度重视人才,并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和方法吸引年轻的、高素质的互联网人才,通过鲶鱼效应,对现有的人才制度形成倒逼机制。

Part.3

适用范围

媒介生态;传媒业发展



前10效应


1

概念解析


中国大陆网络空间的舆论存在一种“前10效应”。也就是说,对网络上出现的某些新闻或社会现象,前十位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决定了后续的数十甚至成百上千的意见和评论的内容与态度,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具体来说,“前效应”有如下假设:1.前10条评论与后续的评论具有议题上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评论议题的走向。2.前10条评论与后续的评论存在态度上的相关性:前10条评论呈一致的正面或负面的意见,则后面的评论也一致正面或负面,前10条评论存在不同意见的相互争论,则后续评论也会存在争论。


Part.2

参考用法

网民在发表评论时,很自然地需要探察已存在的评论所形成的“意见气候”,权衡发表意见的后果。“前10效应”开始生效,前10条评论无形当中即是后续评论的参照,当一致的意见越来越多,新意见所需要突破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一方的沉默逐渐推高优势意见的强度,形成“滚雪球”般的舆论增势。

Part.3

适用范围

网络暴力;舆论引导;舆论极化



无影灯效应


1

概念解析


“无影灯”概念在自然科学领域广为使用,在医学手术实践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原理就是把高发光强度的光源在很大的灯盘上圆形地排列起来,让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下来,这样就看不见每个点光源形成的影子。


学者喻国明将此概念运用在新闻传播领域,其本质是想强调信息传播中需要从不同视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在公共讨论过程中,需要消除话语门槛,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够自由发言。只有遵循“无影灯”的原理,才能接近事实,体现真相,显露真相。


Part.2

参考用法

目前,新技术平台层出不穷,不同的数据藩篱使得网络辟谣基本上是各个平台孤军作战。因此,首先需要构建网络辟谣的多元主体平台。网络谣言的治理目前多是以平台企业和政府为主,社会第三方等资源介入其中的比例不高,未来需要在政府主导层面,形成数据平台方-企业-专家-高校-zf等五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平台,实现网络辟谣的社会化和无影灯效应。

Part.3

适用范围

舆论治理;网络生态治理



少数群体启动效应


1

概念解析


任何舆论操控首先就要控制信息,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信息流通呈现秒传播的趋势,但网络谣言的数量和频度却不见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造谣者和传谣者充分利用少数群体启动的效应,即不需要瞒天过海让大多数人信,而让一小撮人信,造谣者和传谣者就成功了。


Part.2

参考用法

尽管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也有人对该事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在群体传播的情境下,少数人获取的信息以及那些质疑的声音被遮蔽了,沉默的螺旋得以进一步扩大。充当“权力中心”的赵铭晨等人利用了群体传播的规律以及少数群体的情绪启动效应,掌握了对原始信息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让最先接触谣言的群体对攻击目标充满敌意,少数群体启动效应开始生效,如此一来谣言便驱逐了真相,甚嚣尘上。

Part.3

适用范围

网络空间治理;谣言治理



涟漪效应


1

概念解析


“涟漪效应”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JacobKounit)提出。作为心理学概念,“涟漪效应”描绘了个人受到他人行为影响时所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因此也被称为“模仿效应”。


一些研究会借鉴它来解释社交媒体环境中网络舆论如何通过各式各样异质社群的传播而逐渐壮大。简言之,如果把网络舆情的扩散比作一次“影响力涟漪”,那么,个体发布的信息就是“议题涟漪”的核心,基于一定社会关系网络或虚拟关系网络的社群是涟漪的“内环”,体量更大的群体则成为外环,水波式的散播最终使得舆情由星星之火发展至可以燎原之势。在这种“涟漪效应”的催生和放大作用下,公众在网上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很容易使一些局部问题升成为全局性问题,使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为政治性问题,使少数个人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


Part.2

参考用法

涟漪效应原是心理学概念,一些研究借它来解释社交媒体环境中网络舆论的扩散趋势。普通个体发布的信息是核心,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或虚拟网络的社群是“涟漪”内核,体量更大的群体则成为外环,最终使得舆情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对于公共传播,尤其是突发事件后的公共传播,由于各种信息如涟漪一般扩散,导致政府部门往往反映滞后,导致话语权力旁落。如成都四十九中事件中,官方还未调查出全部细节,相关的微博就已经被转发上万次。

Part.3

适用范围

舆论治理




参考文献


[1]刘红波,高新珉.负面舆情、政府回应与话语权重构——基于1711个社交媒体案例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05):130-137.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1.05.17.

[2]刘岩.论新闻市场中“瓦釜效应”成因及其规避路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1(01):43-46.

[3]任红杰.后真相视域中逆火效应的应对研究[J].视听,2021(02):170-171.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1.02.084.

[4]熊炎.谣言传播逆火效应的成因解释与抑制策略——基于实证研究的整合与推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1):75-81.

[5]杜骏飞.“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10):31-36.

[6]李沙沙.首因效应与品牌再造——以加多宝整合营销策略为例[J].新闻世界,2012(10):109-110.

[7]赵丹.网络舆论危机与“六种效应”化解[J].中州学刊,2010(05):243-246.

[8]李良荣,于帆.网络舆论中的“前10效应”——对网络舆论成因的一种解读[J].新闻记者,2013(02):50-53.DOI:10.16057/j.cnki.31-1171/g2.2013.02.014.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S 2.0

知知

小S 

福仔

胖胖

小E

小S 3.0

卷卷


往期精彩:
从《云之羽》到《封神》“质子团”,郭式审美你接受吗?
新传考研冲刺必备!被催了n遍的《20天20题》开启预售!
这个新传前沿考点,50%的概率会出现在今年考研真题中!
扩招、新增硕点、专硕延长?24新传考研有这些新变化
经典大众传播理论新变 | 真题演练01
李佳琦“携手"花西子,能带来国货的春天吗?

预报名倒计时一周!这些事情做错,99%上不了岸!

倒计时99天:请勿打扰,这会正发疯

「彭兰新版网传」这48个重点名解不准备真的答不上来......
最新!《网络传播概论》第五版重难点笔记PDF【全】
Lisa能去疯马秀......吗?

《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是历史的回响是文明的印记

新传『周年事件清单』,这可能是老师最爱关注的特殊考点......
新传热门专题合集116个核心必考点(pdf版)
三秒提升论述题逼格,答题高分必备的高级词汇
瑞幸联名茅台,这杯“酱香拿铁”有点上头
2024新传考研大纲已公布?这些学校有大变动!
公益论述06|谈谈你对媒介化社会和数字化生存的理解
论述题不会写?彭兰、喻国明等新传学界大佬的论文金句打包送给你!
第5版《网络传播概论》重点笔记已预约!低价购书享配套解读课!
公益论述05|社交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作用机制的变化
冲刺百天练真题!爱传播真题训练营上线!
别傻背论述题万能模板了,真正能拿高分还是要靠这个!

重新背吧!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几乎是重写了!

九月高分捕捉计划,爱传播开学狂欢价一“促”即发!

越来越爱考30分论述的就是它!万字拆解网络亚文化|专题13
金牌课程「实务批改」九月大促!元老级良心批改!
突击也能拿高分!「实务突击班」早鸟价享优惠!
缅北诈骗,暗示了几个新传考题的热点方向。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