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卷宗新展|去实体化的美术馆:时代美术馆出版物专题展

tm x 卷宗书店
2024-09-07


凛冬已至,零下十度的渤海开始结冰。位于秦皇岛阿那亚艺术中心的卷宗书店,邀请来自温暖华南地区的广东时代美术馆带着书籍“北上”,将过往二十年来的机构出版物和珍贵场刊共30册,呈现于卷宗盒子之中。


作为中国大陆展览和活动质量最稳定的美术馆之一,时代美术馆是中国艺术生态的积极参与者、行业规范和伦理的探路人。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内,时代美术馆始终在积极搭建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并持续推动新的艺术生产。



两个月前,时代美术馆暂停主展厅的相关项目,在业界和公众均引发阵阵惋惜。在这样一个需要抱团取暖的时刻,我们荣幸邀请时代美术馆以出版物特展的形式与卷宗书店合作打造这个阅读空间,邀请读者朋友们和行业的伙伴一起来到北方的大海边,共同度过这个寒冬。


即将挥别的2022年中,许多文化艺术机构都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生存状况。在本次跨年双月特展期间,我们还将特别呈现一场线上对谈,共同讨论现状与未来,敬请期待。



01


《我们的时代——广东时代美术馆的诞生》这本书记录的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前身“ 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从无到有的10年,即2002年到2011年间的10年。书中的访谈大多在2012年前后完成,意在对时代美术馆从无到有的过程及其中间所经历的主要事件进行口述、记录,以作文献留存,并作备忘。


02


本书是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的国际专题研讨会《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的文字记录。该项目由蔡影茜和卢迎华共同策划,主题缘于两人从2010年起在《当代艺术与投资》(后改名《独立评论》)上共同发表的“策展问题”专栏。


书中的演讲呈现的是:当今的策展实践面对的是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土地,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激发与当下展览制作新思想相关的讨论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来自中国及国际上不同区域的策展人、艺术家和评论家将齐聚一堂,从各自的专业实践和理论关注点出发,对当下充满机遇及危机的语境中,批判性中介以及艺术实践者、机构角色的变化作出回应。


03


本书英文原版由荷兰阿姆斯特丹阿佩尔艺术机构和伦敦的开放版本出版社联合出版,保罗·奥尼尔主编,2013年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引进版权,与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记录了对于策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回顾和猜想,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实践和观念间的相互关系。与既往大量出版物中策展人书写自己的惯例相区别,本书的合著者包括:朱莉·奥尔特、克莱尔·多赫蒂、奥奎·恩威佐、利亚姆·基里克、延斯·霍夫曼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莱斯特等,他们受邀对其它人的策展工作做出评述,其结果是一本包含了各类文体,包括批评、理论分析、方案提议、历史回顾、采访、展览评论和虚构叙述的文集。


04


本书是展览“学院力量 - 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的同名出版物。“学院”,并非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机构,而是指向于一种学院精神。“学院”是一个聚集文化精英之处,是文化精英建构学术高度、推动学术发展之所,是精英文化传播和衍发为社会所需之地。但是,“学院”往往也被认为是保守、迂儒、自大等的堡垒,是新生的知识精英“斗争”的对象。因此,在“学院”的精神构建过程中,克服和对抗“保守、迂儒、自大”成为了一种“力量”的体现和表征。面对一个日益平面化、世俗化的现实社会,浮躁和粗俗似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通病和“时髦”,“学院”也日益染上了多多少少这样的习气。那么,一种理想的学院精神如何体现它之于这个现实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抗争于思想的平面和浅薄、学术的浮躁和世俗,这需要一种无畏和坚守的“力量”,一种洁身自爱的典雅尊严。


基于这样的理想,策展人王璜生,苏新平策划组织了“学院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展览的作品主要选自“造型: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体现了学院造型艺术的历史及当下的成就。应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邀请,此次展览从新的角度结构“学院力量”这一展览,力求体现一种“学院精神”的内涵和高度。


05


这是一本艺术理论文集,该文集的理论架构基于时代美术馆在2013年7月27日至28日举办的,由蔡影茜和比利安娜·思瑞克联合策划的“无为而为——弱机构主义和机构化的艺术实践”的论坛。除了收录部分研讨会演讲嘉宾的文稿,本书还邀请在不同的地理政治语境当中从事艺术实践的策展人和艺术家,重新描画、审视和反思机制批判不同的在地语境中的实践形式和成果,对这一经典的、被认为是西方化的艺术史概念进行跨语境解读,在多元视觉下对艺术史进行一种复数的叙述和书写。


06


“脉冲反应II”围绕“现实主义”的主题。现实主义的话语体系一直占据中国文艺创作的主流,通过美术教育体系,美术展览机制以及美术批评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几代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谈“现实主义”是为了理清其对我们产生的作用,以平静的心态审视我们的认知基础。现实主义话语体系的来源和影响,农民意识,下乡写生,社会现实与艺术的关系,“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是这本书的表现主题。


07


本书是展览《留涟——皮皮洛蒂·瑞斯特个展》的同名出版物。皮皮洛蒂·瑞斯特用一种儿童般的好奇,未经污染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在瑞斯特的眼里都可以有一个新的生命和无限可能。有时近看,有时远眺,有时俯瞰,有时仰望,有时窥看,有时扭转视觉,世界在瑞斯特的眼里幻变成一个立体,多维,没有界限,可以穿越的时空。永远都有意外,永远都不缺乏可能,一切因此而被颠覆。


她的影像没有明确的叙事,影像片段的拼接模拟生命中的脉动和韵律,允许你在中间插入联想。她的作品用“退让”亲切地拥抱你的思绪,让你沉醉在里面,让你作主导,允许你的情感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作品变成了一个容器,承载着我们的思绪。镜头,画面,声音,环境的共同作用,触碰了我们的神经末梢。当你的视线在没有修饰的身体上游移时;脑海里,尘世间的人被还原成大自然中的人。脱离世俗的束缚,回归本性。在被无限放大的身体面前,人变得渺小,因为渺小而谦卑,因为谦卑而学会理解。退让使我们拥有在一起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分享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再生的空间,互相交融的空间。


08


本书是广东时代美术馆展览《蒋志:如果这是一个人》的同名出版物,出版物收录了蒋志的小说及散文, 以及本次展览策展人的写作和采访;在几位评论家的评论文选之外,还特别收录了邱志杰、 陈侗、陈晓云等艺术家和策展人与蒋志有关的文论。该出版物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制作呈现。


蒋志在这个展览中以策展人的方式对“艺术家”的概念及其公众形象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如果这是一个人”的主题下包含了四个展览:策展人策划的蒋志个展,蒋志策划的《白眼 人—熊望洲油画肖像展》与《非常地妖的风景》,以及为“木木”建立的博物馆。这些展览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的从属关系,而是四个平行的、互为镜像的世界。


艺术家是一个人吗?在这种结构下,这“一个人”到底是谁已经难以说清,他(她或它)既是蒋志这个人,也是蒋志的画家老乡熊望洲,或者“非常地妖”这个曾经饱受关注的博客ID,抑或是“木木”这样的木偶与面具,当然,这“一个人”也可以是与蒋志作品相关的个体,如诗人食指、艺人阿娇,以及蒋志的亲人与朋友;这“一个人”可能出现在一篇文字、一段录音、一段影像、一张照片里,也可能,这“一个人”就在展厅中观看这些作品, 或者正在阅读这段文字。



◉编辑:YLAN

◉设计:Josh

◉展览协助:陈震、刘海姣

◉新媒体排版:罗馨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卷宗书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