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闪婚加裸婚!袁隆平的浪漫“师生恋”:一声袁先生,就是一辈子!

小希 整合改编 峥嵘年代 2022-05-30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位德高望重、对中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老科学家,除了他的水稻,人们鲜少知道他的家庭故事。
袁隆平一生获得过许许多多的荣誉,但最让他幸福的不是名利,而是陪伴他走过半生风雨的妻子兼战友——邓哲。
本文综合整理改编自网络  改编:小希

叫声“先生”,就是一辈子

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一见如故,不过是因为爱,所以眼里都是你。



他和邓哲曾是师生,从恋爱到结婚总共不到一个月,是名副其实的“师生恋”加“闪婚”。即便是放到现在,这样的婚恋都略显前卫。袁老用“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个字勉励了无数青年,而他和妻子恩爱相伴57年的故事也一样令人感动、给人启迪。






浪漫“闪婚”,一生相随



网友们亲切的称袁老为 "90 后资深帅哥 ",但年轻时的他并不光鲜: 
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生活习惯随意,相亲也是屡屡碰壁,三十多了还没成家,直到她的出现。


1949年,袁隆平考入西南农学院,缘于从小就产生的兴趣,他选择了农学系。



1953年,大学毕业的袁隆平选择到湖南的一所农校教书。26岁那年,他经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段恋情,却以失败告终。


感情的失利让袁隆平非常痛苦,又对现状无可奈何,只能全身心投入到教书和科研之中。



在那段埋头搞科研的日子,痴心于水稻研究的袁隆平衣着朴素、不修边幅,整天像个泥猴子一样。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他已经33岁了,却一直没有遇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直到她的出现……


25岁的邓哲是他以前的学生,她性格大方、活泼开朗,给袁隆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透过他又黑又瘦的外表,邓哲为他的人品和才华暗暗折服。


记得徐志摩说: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得不可名状的喜欢。 


在邓哲眼里:“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男未婚女未嫁,互有好感再加上同事的牵线,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一天,邓哲正在打篮球比赛,袁隆平突然从一旁拉住她:“咱们去扯证吧。”


邓哲愣住了,“我这还在打比赛呢?”


“今天结婚这个事更重要!”袁隆平拽着她就走。


就这样,相恋一个月,两人从情侣变成了夫妻。他们,一个33岁,一个26岁……



一张床一张书桌的宿舍、5块钱的喜糖,穿着平常的衣服,在几个同事的围拥下,两人办了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婚礼。


婚后,她一直叫他“袁先生”,他叫她“贤内助”,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充满了幸福和温馨。


遇见对的人,一许便是一生。


从此,人生路漫漫,两人并肩前行。





为她,他从“直男”变成“暖男”


 袁隆平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科研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直男”。 


结婚前,他悄悄地问邓哲:要不要给你买身新衣服啊? 


邓哲害羞地拒绝:不要!不要! 


结果袁隆平真的没买,大家好气又好笑:你可真是世界上最笨的新郎官啊! 


然而,真爱是一坛好酒,愈久弥香,愈久渐浓。 


慢慢地,袁隆平从不解风情,变得富有情趣,温柔体贴。 


即使搞科研忙碌又枯燥,也从未忘记传达爱意: 


他常拉着邓哲去沅江边的沙滩,一个拉小提琴,一个唱歌,互相倾听凝视,琴瑟和鸣; 


出差时他想给邓哲买裙子,却不知道尺码,索性买了两条,写信说“哪条合适穿哪条”; 


出国时他尽可能带着邓哲,细心地做了写有英文求助语的牌子,防止老婆走丢; 


他担心邓哲洗澡时煤气中毒,隔两分钟就得喊她的名字,有回音才放心; 


邓哲63岁学会开车,他却执意不许她开,说“好不容易团聚了,我想多守着你几年”……



1982年除夕,袁隆平在南方育种十多年后,终于第一次回家过春节。 


不料邓哲突发急性病毒性脑炎,陷入深度昏迷。 


祸不单行,母亲和岳母也相继病倒,生活给了袁隆平一记沉重的暴击。 


他还来不及悲伤,就忙得脚不沾地,白天照顾两位老人,晚上全力陪护妻子: 


帮她擦身子、换衣服、翻身,伏在她耳畔一遍遍讲着温暖的往事,轻轻唱她最爱的《老黑奴》: “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亲爱朋友,都已离开家园,离开尘世到那天上的乐园,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 


深情的召唤,让邓哲熬过黑暗慢慢睁开双眼。 


一个月后,她奇迹般地痊愈了,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曾听人说,一次风花雪月的浪漫情事,远不如一场烟火人间的悉心陪伴,更动人心魄。 


一切如袁隆平所说: “爱是一份长久的承诺。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次碗,陪爱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值得回味的。” 


爱,是托起她的海阔天空 



袁隆平与邓哲不仅有浪漫的爱情,更有无条件支撑彼此的深情。 


攻克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是袁隆平一贯的梦想,而第一步就是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 


邓哲二话不说,跟随他踏上了漫漫寻觅之路。 


新婚的小两口顾不上甜蜜,顶着40°烈日,脚踩烂泥,咬牙扛着稻叶划伤之痛,忍着蚊虫叮咬,扎进稻田大海捞针。 


寻觅一年多,终于在14000多株稻子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1968年2月,春节还有十几天,袁隆平即将踏上南繁育种之路。 


虽然二儿子才出生三天,可最佳育种季节耽搁不起,他别无选择。 


邓哲早已默默备好行李,催丈夫早点动身,却不问归期。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三系法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一刻也走不开。 


就连双亲去世的噩耗,他也是最后知道,一应事务,全由邓哲操持。 


工作,三个孩子,老人的后事,全都压在她柔弱的肩上,其中艰苦,难以言喻。 


袁隆平曾在信中写道: 家中老母和年幼的孩子们,全靠你当家和照顾。


我经常在想,有你这样一位贤德的妻子,这的确是我和全家的幸福,希望你多保重身体,加紧营养和治病。余再谈。 


没有浓情蜜意,只有朴实深情。再华丽的语言也难言心中的感恩和愧疚。 


邓哲给予的是真正的爱,是她用理解和温柔,铸成了袁隆平科研成就的阶梯。 


袁隆平感叹过: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他曾经逗邓哲:如果我以后对你不好怎么办? 邓哲沉沉地说:那我也绝不离婚。 


她打定主意要陪着袁隆平,叫声“先生”,就是一辈子。 


经历过兜兜转转,遭遇过心灰意冷,蓦然回首,原来你就在这里。 



真爱,是凡事相信、凡事忍耐 




在大众眼中,袁老是个很伟大的人,高度难以企及,但是在邓哲看来,老伴儿是个有趣的小老头。



他细致浪漫,多才多艺,爱打球,善游泳,爱唱歌,会拉小提琴,英语俄语顶呱呱,而且,他写起情诗来,也是一把好手——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个丈夫如同一片落叶,无论他怎样张扬,怎样的由绿变红、变黄,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他们的婚姻走过了56年,却历久弥新,遇难弥坚。更多好文,请戳“从老故事里,读到那个峥嵘年代”
那么, 是什么让两人拥有不竭的力量携手前进? 


是什么让彼此不惧岁月侵蚀,心存感激? 
在袁隆平和邓哲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爱不是本能,而是一种选择。 


真正的爱不是暂时的亢奋,而是结合了理智、意志和情绪。 
有太多感情,以神魂颠倒的激情为起点,以不合适为借口分崩离析,那不是真爱,是自恋。 


邓哲曾说,和袁老这一路也有磕磕碰碰,但总是吵着吵着,就没下文了: “我基本上都听袁先生的,想吵架都没有机会。” 


心理学学者周小宽认为: 比追求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平静的心态,感知对方的共情力,以及整合差异的情商。 


  • 心态平静,才不会在摩擦和分歧里,被负面情绪淹没,恶语相向; 


  • 懂得共情,才会体恤对方的愤怒、委屈和疲惫,而非报以鄙视、苛责和冷漠; 


  • 整合差异,才明白世上没有全然相合的两人,最真实的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爱不是试图改造,是无条件支持。 


爱不是改造对方、满足私欲的借口。 


好的爱情让对方成为最优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充满不安全感的漩涡。 


婚姻的意义,正是在于有人愿意唤起你内心深处的勇气,推你一把,帮你成全自己。 


他(她)不能拯救你,有缺点也会流泪,却始终愿意陪你。 


在柴米油盐里观赏人生,为你微不足道的梦想欢呼。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