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江西人主政湖南时,如何“以开化为己任”,使“湘俗大变”?

胡迎建 当代江西
2024-09-28

陈宝箴是怎样走上维新之路的?作为清末维新派骨干,他的变法思想和活动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华北局势骤然紧张。光绪皇帝召见陈宝箴,询问战与守的方略,所奏甚合帝意,于是命陈宝箴督东征湘军转运。

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陈宝箴流涕叹息说:“无以为国矣!”同年,陈宝箴被任命为湖南巡抚。赴任后,他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推行新政,以期“营一隅为天下倡,立富强根基”,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

陈宝箴是怎样走上维新之路的?作为清末维新派骨干,他的变法思想和活动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宝箴生前照。

以军功入仕

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义宁州(今江西修水)人。咸丰十年(1860),29岁的陈宝箴入京会试未中。其后他在京师留居3年,结交四方隽雅之士,与湖南举子易佩绅、罗亨奎以道义、经世济民之学相切磋,时称“三君子”。

有一天,陈宝箴在酒楼饮酒,远远望见圆明园遭焚烧,得知是英法联军在京抢掠所为,捶案大哭,四座皆惊。回到住所后即疾笔作书,请河南友人田友梅率部勤王,并做出一个决定——放弃科举,投身军旅。

两江总督曾国藩屯兵安庆府时,陈宝箴前往安庆献策。曾国藩大喜过望,赞为“海内奇士”,“志节嶙峋,器识宏达,又能虚怀取善,兼揽众长”。

光绪元年(1875),陈宝箴以军功任湖南辰永沅靖道台,正式担任地方官实职。辰沅永靖道的治所在凤凰厅(今湖南凤凰),这里与贵州苗区接壤,山势嵯峨,民风彪悍。任职期间,陈宝箴率百姓疏凿沱江,教山民植茶、栽竹、种薯,以纾民困。

光绪六年(1880),陈宝箴改任河北道台。在任三年,整顿吏治,吏知畏惧,奸豪敛迹,盗逃境外;治理河道,河不为灾;创办河北致用精舍,招收学子。

《河北致用精舍课士录》是陈宝箴为培养人才而作的讲义,包括《致用精舍记》《致用精舍学规》两部分。

陈宝箴认为,乾隆、嘉庆之时培养出来的大多是考据、辞章之士,缺少“能以道德经纶世变者”,应以“义理为体,经济为用,辞章、考据为文采”。教学应先树立根本,是为体;而后讲经世致用之学,是为用;体用同源,则可成为贤哲。他的办学目的重在“明体”以“致用”,不重考据之学,甚至说:“仆尝谓讲道学者不能领兵,便非真实道学。”

从《河北致用精舍课士录》来看,陈宝箴洞察当时政治、文化、学风之弊端,努力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一时,“彬彬多士,知古今,习时务,风气为之一变”。

陈宝箴的诗。

推行新政

1895年,陈宝箴升任湖南巡抚。刚到长沙,就察劾县以下昏吏20余人。接着,陈宝箴兴设矿务局,开采矿山,分为官办、商办、官商合办三类形式;设立官钱局、铸钱局、铸洋圆局。

交通邮电方面,从湖北到长沙、湘潭架设电线杆;疏浚长沙城北河,使大船能够航行停泊。

教育方面,创办算学堂、武备学堂等,选拔学生赴日本留学,以培育具有新思想、有实用技能的人才。为了宣传维新学说,他创立湘报馆,办《湘报》《湘学新报》。

治安方面,仿西方国家巡警之制,设置保卫局,以黄遵宪主管其事。还创设了蚕桑局、工商局、水利公司、轮舟公司等。

这年冬天,与黄遵宪、徐仁铸等筹议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分学术、政教、天文、舆地四门,延聘学长,邀请今文经学大师,此前在南昌主讲经训书院的皮锡瑞回湘担任会长,主讲学术。

其子陈三立也赴长沙襄助,陈三立还曾应江西官员邀请,讲论湖南新政。陈三立结识四方俊杰,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结交极欢,世人号为“四公子”。其时朝廷下诏各省荐举人才咨送总理衙门,陈宝箴保举曾广钧、屠敬山、易顺鼎、俞明震、汪康年等24人。

新政轰轰烈烈开展后,湖南一时出现了新气象,风气为之大开。“有志意者,复慷慨奋发,迭起相应和,风气几大变”。湘政的维新改革,为“百日维新”的先导,影响整个中国,甚至海外人士也纷纷来湖南参观,将这里比作日本萨摩长门诸藩。

但各种谣言纷纷而起,士绅各挟派别互相排挤,陈宝箴父子身处湖南新旧党争之中,左右牵掣,尤有苦衷。

一方面,引进的各式人才如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积极宣传新思想,影响众多急于改革图强的年轻人;

另一方面,士绅王先谦、叶德辉等人将新思潮视为洪水猛兽,竭力诋毁,联名函告京中湖南籍官吏,谓“陈帅紊乱旧章,不守祖宗成法”,接着又领衔联名上《湘绅公呈》,攻击时务学堂学生被“邪说”引入歧途,致使湖广总督张之洞也致电指责陈宝箴、黄遵宪。梁启超被迫离开长沙。

陈宝箴工诗,其时有《长沙秋兴八首用杜韵》可知其心境。第四首云:

乾坤泡幻局如棋,独立苍茫事可悲。蛮触争雄矜得地,龙蛇起陆恐伤时。

滔滔逝水天难问,渺渺流光岁又驰;只有黄花陪笑傲,秋风催动故园思。

陈宝箴治学宗张载、朱熹,兼治叶适、王阳明、王夫之之学,其思想近张之洞、郭嵩焘。他力行新政,既不同于旧党的因循守旧,又不同于康梁新党的过激,而是折衷两派、不分派别,一系列措施都显示出其因时达变的思想,擘画远大而方案切近实际。

陈宝箴故里——修水县宁州镇竹塅村

革职回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初夏,光绪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四章京,在军机处帮助主持变法事务。其时顽固派与洋务派都在竭力破坏新政,地方封疆大吏中唯独陈宝箴支持变法,但他也上疏指出康有为之说的偏激。双方较量一时异常激烈。

御史杨崇伊率先发难,袁世凯出卖告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改良派重要人物。康有为逃香港,梁启超走日本,谭嗣同等六君子就义,赞成新政的官员被纷纷革职。此时陈宝箴还是致电大学士荣禄,劝他尊主庇民,息党祸,维元气。

在顽固派猛烈反扑中,陈氏父子难逃此祸,以“滥保匪人”“招引奸邪”罪同被革职。

据《光绪朝东华录》:“谕: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著一并革职。

九月十七日,陈宝箴将巡抚印信移交给新任湘抚俞廉三。临行登船时,与黄遵宪等人告别,“别时于湘舟洒泪满袖”。

陈宝箴离职后,毁谤者纷纷,但最伤心的是,湖南新政基本上被废弃。

同年冬天,满怀悲愤的陈宝箴与其子陈三立携家扶黄夫人灵柩出洞庭湖,泛长江、越鄱阳湖抵达南昌,最初赁居在南昌城磨子巷。当时连迁家旅费、安葬黄夫人费用也是由朱禹田和一盐商赠送资助的。

朱德裳在《三十年闻见录》中赞叹其清贫:“余阅世数十年,所不愧清风亮节者,义宁陈氏足以当之。”

次年四月,陈氏父子葬黄夫人于南昌城外西山青山程村附近,在墓旁附近筑崝庐。这一带绿林掩映,风光宜人,陈宝箴乐其地之山水,在崝庐门上自题榜联云:“天恩与松菊,人境拟蓬瀛。”他还曾攀登萧峰最高处,一览雄奇之景,作《西山》诗,其末联云:“回望渺然人独立,天风为我振尘衣。”但内心隐痛又怎能抚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二十四日,陈宝箴“以微疾”逝于西山崝庐。其子陈三立闻讯自江宁(今江苏南京)赶来西山哭悼,十月,将父亲葬在母亲黄夫人墓旁。陈宝箴的死,有人说是慈禧太后赐自尽,有人反对此说。此乃今日学术界仍在争论的一件公案。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毕业典礼开成“演唱会”,背后有何深意
“福地”如何“绿”创未来
解基层治理之结,看婺源解“法”
“灰果子”怎么变成“金果子”
南昌如何“曲终人不散”

拿什么拯救“打工人”崩溃的情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