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云南民居搬到西弗吉尼亚州 这位美国老师疯了吗?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秋高气爽的假日,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爱丽丝带着她的学生走进西弗吉尼亚州的茂密丛林,这里离首都华盛顿特区大约一小时的车程。脚踏松软的落叶,行进在色彩斑斓的山林里,宛如漫游仙境,当小路的尽头出现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国民居时,爱丽丝和她的学生都被眼前景色震撼:我们身在何处?


房主听到声音,热情地迎上前来,伸出有力的手与宾客紧握在一起:你们好!我是John Flower (约翰·弗劳尔)。欢迎你们,请跟我来。



约翰·弗劳尔领着爱丽丝一行走进院子,沏上中国茶,大家入席,一边品茶,一边听约翰慢慢开始介绍他与眼前这座中国民居的渊源。



约翰·弗劳尔是西德维尔友谊学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的中文研究主任和历史老师,该校是美国顶尖私立学校之一,培养了众多华盛顿精英,当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女儿、奥巴马的两个女儿都曾在该校就读。约翰·弗劳尔也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导力中心的研究员。他在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获得了学士学位之后,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1年,约翰第一次去中国,就爱上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夫人帕梅拉·莱娜德 (Pam Leonard),他们一起在农村做调查研究,一晃就是25年。约翰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后来,在西德维尔友谊学校,约翰创建了中国实地考察学期,这是一个在中国云南的跨学科项目,约翰带领学生们在云南进行田野调查和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历史、人类学、景观生态学、中国文学、汉语和摄影。他一直要求学生们做关于民居的研究项目,他认为这是一种步入式图书馆,在那里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2014年,约翰和他的学生在云南燕门乡茨中村做田野调查时,经过一座农舍,农舍的主人张建华非常热心地邀请他们进去喝茶。


这座农舍和约翰在中国农村时遇到的无数农舍一样,但细节却很突出:前面是手工雕刻的高大木柱,折叠屏风门上有着精美的花鸟雕刻,明亮的红色橱柜,后墙上有华丽的图案。



约翰被这农舍的古朴所吸引,于是,张建华很自豪地跟约翰介绍起他的房子,这房子建于1989年,他一个人用了两个冬天的时间从山上伐木。有些原木很大,每根需要四个人搬运。张建华是藏人,他却从邻县聘请了白族木匠,该县以房屋建筑和木雕工艺而闻名。当时村子还没有通电。后来,村里通电了,但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下就容易断电。政府计划在附近的澜沧江上建一座发电站,一座新的水坝就意味着河水将淹没大片土地,包括张家所在的土地。 


到2018年8月,张家将不得不搬到一公里外的当地政府为他建造的房子里。


约翰听后觉得很遗憾,开玩笑说:你的房子真漂亮,可惜我们不能把它拆开带到美国。


张建华说:为什么不试试呢?反正它也要被拆除,木头当柴火烧。


约翰不由得心动,重新打量起这座房子,它采纳了数百年来的传统布局、雕刻和细木工技术,融合了藏族、纳西族、白族和汉族风格,而它所处的村庄也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村民们有虔诚的佛教徒,也有天主教徒,房子这么些年来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不同宗教的影响。



房子没有特别之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房子,不属于文物的范畴,但是房子的建筑工艺特别棒,木材很坚固。这房子记录了这些农民的生活方式,能触摸到他们日常生活的痕迹。比如,张家一楼西侧有一个阴凉干燥的房间,作为农作物储藏室,为存放粮食和发酵食品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开放式阁楼用于储存干草和菜干,以便在冬季喂养动物;庭院和门廊用于加工酒和肉类。


2014年至2017年,约翰和他的学生几次拜访张家,最后,张建华同意以名义价格出售房子,他还向约翰捐赠了一些日常用品。张建华说,如果其他地方的人能看到他的房子和村里的民风,他会很高兴。 


当约翰告诉他夫人他决定将房子搬到美国时,帕梅拉瞪大眼睛:我们疯了吧?


约翰点点头,从张家买了房子后,就疯狂着手拆房的工程。他从美国请来几位工匠。拥有一家吉他维修公司的马蒂·费尔 (Marty Fair)来自西弗吉尼亚州,他有修房和拆房的经验,负责记录房子的整体结构,给每一个部分做标记,同时画出房子的组织结构图。房子拆好后,将木材进行归类和打包,这样,方便将来以正确方式和顺序将房子重建;另外的工匠研究房子的结构,然后进行归类,最后用软件建模。



约翰感慨这次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以前做项目他都是花几年的时间准备,深思熟虑后才开始行动,这次因为有一个期限在那里,迫使他马上行动,尽管很多时候他都不清楚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



正当工匠们将木料一块一块地卸下时,警察上门了。对当地人来说,旧木料是最不值钱的,一般都是拆了当柴火,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美国人会对此情有独钟。以前从未有过一块新伐木或使用过的木头从茨中村运到美国,这可给当地林业局出了难题。因为没有前例,大家都害怕承担责任。


约翰就很想不通:这是张家的私有财产,他应该有权利自己处理啊?这又不是砍树,只不过是房子拆下的木料而已,与林业局有何干系?可是,没有林业局的许可证,一块木头都休想离开茨中村。




当时拆房拆到一半的约翰很崩溃,不过他还忘不了开个玩笑:要是拿不到许可证,倒是不用运到美国去了,这样也帮我省一笔钱。


好事多磨,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林业部门终于同意出具许可证:允许木料从茨中村运到大理。当约翰和其他工友们一起日夜装车,最后看着满负荷的卡车慢慢悠悠驶出茨中村时,如释重负,尽管疲惫不堪,但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欣喜。



除了许可证以外,约翰和他的团队还得担心下雨可能导致道路泥泞、司机、清关和运输成本等等。每次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紧接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这样,两卡车的木料和房屋配件从大理到天津港,再从天津港到巴尔的摩港,然后达到西弗吉尼亚州杰斐逊县,最后在哈珀斯·费里的一片空地上得以重建,此是后话。


对约翰来说,从喜马拉雅山脉和湄公河到蓝岭山脉和雪兰多河,重新安置原来的民居,不仅是一项壮举的完成,更是新的激情和抱负的开始,他们开始了重建工程。他们与云南民居的相遇是他们多年来对中国传统、乡村、乡土迷恋的结果,他们认为这些民居是与中国社会关系、道德意义和农业耕种连接的纽带。 


约翰和他夫人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叫中国民俗之家 (China Folk House Retreat),致力于促进美中文化和教育交流,并为华盛顿特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精神反思、体验式教育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场所。作为一个体验交互式的博物馆,约翰的民居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中国滇西北不同的文化、乡土建筑、农业、手工艺和民俗生活。 



2019年中国民俗之家开始了首届暑期项目。在四个星期内,大约 25 名学生清理了木头,对其进行了防虫处理,然后开始重建,从门房及其周围的墙壁开始。


第二年夏天,学生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建造了周围的混凝土墙,将房子的外部围起来。

 

2021年建造了厨房并安装了房子的内墙。



2022年夏天,志愿者分成不同的工作组,如砌砖/岩石组、混凝土组、园艺组和木材组等。志愿者工作到午餐时间,然后安排中国/东亚文化活动,比如学习中医、练习太极拳、烹饪像馍馍这样的传统菜肴等。傍晚时分,志愿者和实习生就可以享受美丽的荒野,欣赏三州——西弗吉尼亚、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交汇之处的磅礴气势,在雪兰多河游泳,或划独木舟,或徒步旅行。 


不少学生表示,中国民俗之家激发了他们对东亚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兴趣,他们希望在大学里辅修东亚研究,然后去茨中村参观或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 


2022年6月下旬,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先生来到这里,与学生和志愿者一起架起了木框架并制作了混凝土墙。他从榫卯房梁中汲取灵感,对现场的美国孩子们说:


“面对挑战,中美两国人民就像个个榫卯件一样,个体力量有限,但如果我们可以求同存异,增进沟通,加强合作,就能共同发挥巨大的作用,将中美友谊这座大厦建设得更加牢固。” 



以下是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工程进度:



约翰回忆大使来访的那一天,对爱丽丝说:我很高兴中国大使对我们项目的支持。手工艺无国界。如果云南和西弗吉尼亚的木匠能交流技能,谈论他们背后的文化,那就太好了!


不过,他也很遗憾地谈到,本来他打算邀请八位云南木匠来这里帮助建造一个亭子,可惜的是,八位木匠没有一个获得来美的签证。 


约翰还谈及,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们都希望过上和平与幸福的生活,并为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所以,不应该将我们的恐惧和仇恨投射到和我们一样人性化的“他人”身上。在中国民俗之家,志同道合的人们可以为着共同的梦想努力。


让我们再回到茨中村,当张建华听到约翰终于将房子重建的消息,激动万分:“我希望有一天能再看到这所房子!” 他还说,现在村里全天候有供电了。 


跨越大洋,约翰答复:我们很乐意在他的老房子里招待他,我想我会简单地告诉他“ 欢迎回家!”



爱丽丝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一天,她和她的团队正在考虑如何将此处丰富的文化题材与他们的教育教学课程联系起来。因为中国疫情管控,爱丽丝不知道何时能重回故土,抚摸着那一块块来自中国的木料,不由得想起远隔重洋的老父老母,此处犹如世外桃源,乡愁得以宣泄,爱丽丝竟有一种“回家”的奇怪感觉。


在大流行病期间,美国朝野上下一片喧嚣,美中关系跌落到四十年来的最低点,约翰与他的团队却默默地在丛林里工作,希望他们的项目能够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约翰自掏腰包来做这些,他笑言是他孩子上大学的全部费用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约翰的项目目前还需要很多资金投入,爱丽丝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她的捐赠。


暮色苍茫中,爱丽丝与她的学生依依不舍地作别这处仙境,当夸奖约翰和他团队的壮举时,他笑着说:“我们就是一群普通人,做了一点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

https://www.chinafolkhouse.org/

Zhao Huanxin:'Crazy' idea highlights Chinese culture,China Daily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凤仙花

我的芳邻

“种草”种草

美国“鸡娃”

抓住秋天的尾巴

今天是你的生日

与美国学生话重阳

秋意渐浓 请珍重加衣

美国硬币上的中国女人

美国年轻人的后院婚礼

种一棵小苗 在美国遇见中国

菊香沾袖添新岁 剪秋一半话团圆

当年的穷留学生 今天的加拿大市长

“是人”还是“斯人”? 台湾友人记忆“斯人”

微风不急,阳光正好;时光流逝,人还未老

诺贝尔奖花落谁家 私生子的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年过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还需要过万圣节吗?

“是人”还是“斯人”?看完这篇权威发布,大家洗洗睡吧~

55年前父母怀揣3千2美金来温哥华 如今儿子成了温哥华的父母官



后疫情时代真正到来了

后疫情时代的小区派对

艾米的困惑与解脱

二舅的闰土即视感

美国托尼老师成长记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美国“双院士”的心路历程

让相伴的每一天熠熠发光

美国毕业生给母校留下了...

星条旗下一群幸福的华裔老人

女儿21岁离世 他选择了坚强与感恩

钟情于国家公园 寻觅身边的诗与远方

沿着美国乡巴佬公路 探访新晋国家公园

波光粼粼的视觉盛宴回归 亚裔首次加盟

那些年,与美国学生一起看过的中文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