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2023年第11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改革杂志 2024-03-17

更多精彩,请点上方关注我们


目录

本刊特稿


世界大变局下的产业政策:演进动向与逻辑重构

      ......杨丹辉(2)


论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

      ......卢现祥(15)


国民经济


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

      ......任保平(28)


技术距离、研发投入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龚六堂  吴立元(38)


产业经济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现实基础与策略选择

      ......徐建伟  韩 晓  赵阳华(55)


中国产业链安全性评估及其提升路径

      ——基于产业关联和“三链”综合双重视角

      ......许 明  卿 陶(67)


财政金融


现代财税体制的理论渊源、基本共性与中国特质

      ......马海涛  姚东旻(83)


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效应分析与优化方略

      ......梁 季(96)


农业经济


农业强国建设的切入点: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社会化服务

      ......姜长云(107)


兜底保障体系衔接转型的关键挑战与战略举措

      ......杜志雄  王 瑜(117)


生态经济


中国碳治理体系现代化:历程与特征

      ......张友国(128)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四权分治”改革探析

      ......严金明  潘瑜鑫  夏方舟(144)


《改革》社评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丰安(扉页)



01

世界大变局下的产业政策:

演进动向与逻辑重构


杨丹辉


摘   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升级、地缘冲突加剧以及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交互叠加的世界大变局给各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政策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政策随之再掀理论和实践热潮,其演进呈现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各国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兼顾抢占前瞻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防范竞争对手、维护产业链安全等多元化目标。为此,应着力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环境规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性体系性协同,在产业政策选择性与功能性导向再平衡的演进逻辑下,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新型关系,探寻产业政策的动态合理边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政策;世界大变局;大国竞争;未来产业


作者简介:杨丹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02

论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

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


卢现祥


摘   要: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活动具有大投资、大规模、多学科、参与人员或群体数量庞大等特征,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保障科研项目的持续运转。大科学时代科技自立自强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关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主要目标是实施“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并解决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前沿及重大科技创新问题。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要实现四大转变,即大科学组织的国家模式要从中心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转向网络化的发展型国家模式;国家大科学组织的约束机制要从控制约束转向契约约束;国家大科学组织的治理机制要从科技管理转向科技治理;国家大科学组织的协同机制要从产学研的自上而下的产学研协同转向自下而上的产学研协同。

关键词:大科学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大科学组织模式


作者简介卢现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3

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


任保平


摘   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新型工业化的新发展。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了传统产业的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传统产业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加快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中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数字产业化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和商业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应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良性互动方式、融合方式和均衡模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协同发展,进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型工业化


作者简介: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04

技术距离、研发投入结构

与中国经济增长


龚六堂   吴立元


摘   要:2008年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升至全球第一,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快,出现了所谓“科技创新困境”。同时,我国距世界科技前沿的距离不断缩小,美国的打压遏制更是大幅增加了国际技术扩散成本。科技创新的成功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等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配合。因此,除研发投入总量外,研发投入结构也非常重要。本文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比重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较大时,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侧重于技术引进吸收的试验发展研究,而当技术距离缩小时,应逐步提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数值模拟表明,如果将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占比从当前水平提高至美日韩平均水平,中国平衡增长路径上的年均增长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技术距离已大幅缩小,应尽快调整研发投入结构,大幅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比重,探索激励基础研究与原创性创新的机制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距离;内生增长


作者简介:龚六堂,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立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05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时代要求、现实基础与策略选择


徐建伟   韩 晓   赵阳华


摘   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体量、门类体系、技术水平、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高精尖产业占比偏低、产业链“卡脖子”问题突出、增值创收能力不强、节能减碳任务繁重、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立足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应要素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全球经贸格局新变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要求,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增强三个能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四个提高”的思路,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简介:徐建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阳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06

中国产业链安全性评估及其提升路径

——基于产业关联和“三链”综合双重视角


许  明    卿  陶


摘   要: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对维护一国经济安全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中国细分行业的贸易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和“三链”综合视角对中国产业链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第一,从产业关联来看,中国出口风险明显高于进口风险,进口风险主要集中于高技术制造业。第二,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安全性有待提升,其典型特征是:从双边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德国和美国的进口依赖较大;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区域价值链角度来看,亚太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区域价值链构建尚不完善。提升中国产业链安全性,应通过增强内循环和调整贸易结构优化产业链发展结构,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合作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通过整合亚太区域价值链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

关键词:产业链安全;产业关联;双边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


作者简介:许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卿陶,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07

现代财税体制的

理论渊源、基本共性与中国特质


马海涛    姚东旻


摘   要:现代财税体制改革逐渐成为中国财税工作的核心议题。然而,“现代”一词在财政领域依然缺乏明确解读,“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税制度”等概念缺乏相对清晰的定义和特征。财政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财富生产方式转变、公民权益意识觉醒、社会结构优化调整三个方面。区别于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税体制是在巩固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由现代预算制度、现代税收制度、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凸显“现代”特征的子体制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系列制度和文件的统称。中国现代财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遵循制度建设保证法定性和规范性、体制管理实行绩效问责模式、权利运行公开透明、持续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共性,另一方面要把握中国特性,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现代财税体制;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现代财税体制


作者简介:马海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东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08

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

效应分析与优化方略


梁  季


摘   要:完善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应有之义。扣除制度是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必要、基本组成部分,对个人所得税职能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扣除类型和扣除方式的不同搭配组合会带来不同的政策效果。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具有财政收入的弹性效应、收入分配调节的累进/退效应以及财政补贴效应。扣除制度设计不当会导致个人所得税落入收入分配调节“陷阱”和政策效应“陷阱”。对标理论与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下一步优化应聚焦以下方面:一是对扣除项目进行科学归类,据以明确扣除方式;二是优化生计类扣除口径、扣除标准及其确定依据,将扣除制度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和分配调节的不利影响最小化;三是丰富扣除方式,避免扣除制度的政策效应“陷阱”,充分释放其补贴效应。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扣除项目;扣除方式


作者简介:梁季,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9

农业强国建设的切入点: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社会化服务


姜长云


摘   要:增强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这些方面,特别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都要求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分化趋势,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应更加注重发展小众经济,培育特色竞争优势,防止产能过剩;要做好融合赋能和消费体验大文章,更加重视推进产业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注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科学处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与加强其服务体系建设、对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的供给支持与需求引导培育等关系。

关键词:农业强国建设;品牌建设;社会化服务;产业融合;消费体验


作者简介:姜长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0

兜底保障体系衔接转型的

关键挑战与战略举措


杜志雄  王 瑜


摘   要:构建适应民生保障新形势的兜底保障体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基底的重要内容。各类兜底保障措施在支撑帮扶任务完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非预期后果,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在脱贫攻坚阶段,以“大低保、小救助”为特征的农村社会救助逐步衔接纳入“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体系中,形成救助与低保脱钩、各类救助分类实施的“大救助”兜底保障格局。“大救助”兜底保障体系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着跨部门协调、手段和对象衔接、兜底保障内容调整、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挑战。建议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兜底保障常态化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县域内城乡统筹,全方位推动形成全面脱贫后的新型兜底保障体系。

关键词:兜底保障体系;共同富裕;脱贫攻坚


作者简介: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王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城乡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11

中国碳治理体系现代化:

历程与特征


张友国


摘   要:中国碳治理体系现代化经历了一个从隐性到显性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后,在节能战略主导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推动下,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隐性的碳治理体系。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直接针对碳强度控制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碳治理体系也随之进入以碳强度控制为主导的显性演化阶段并日趋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碳治理体系已逐渐演化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未来,中国需要围绕“双碳”目标继续推进碳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继而带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乃至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碳治理;治理体系现代化;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碳强度控制;“双碳”目标


作者简介:张友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2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四权分治”改革探析


严金明   潘瑜鑫   夏方舟


摘   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制度改革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针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存在的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和监管缺位等诸多问题,其改革应遵循所有权和使用权、所有权和监管权、所有权和代理权“三重分离”的理论逻辑,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代理权、使用权和监管权“四权分治”体系。基于“主体归属—客体对象—权能界定—运行机制”的四维内涵架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四权分治”改革可进一步遵循完善“分明有序”主客体界定、健全“公平合理”权能实现模式、强化“稳定高效”运行机制等改革路径,切实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制度改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三重分离;四权分治


作者简介: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潘瑜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夏方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众号ID:gaige-zazhi▼

    最新动态

    扫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