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2年第5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点击蓝字关注四川社科院

即刻获取天府智库新内容




《农村经济》简介

 


《农村经济》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农村经济》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四川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0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期刊先后由吴嘉伟、郭晓鸣、杜受祜、张克俊同志担任主编。


从创刊至今30多年来,《农村经济》始终紧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脉络,不断调整办刊思路,朝着“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于一身的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一流期刊”迈进。一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几经扩版,增大刊发文章容量,在保留精品栏目的基础上不断对期刊栏目进行重大调整,以更好地突出研究的重大性、理论性、政策性特征。如约请国内知名专家来稿的“专家视点”,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调整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反映突出事件的“灾后重建研究”及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平台的“博士硕士论坛”等栏目均具有鲜明特点和强烈针对性。二是瞄准研究前沿,组织高质量稿件,将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源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稿源纳入本刊“专家视点”,以进一步提高刊物影响力。如韩俊、张晓山、党国英、马晓河、张红宇、温思美等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均对本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纷纷赐稿。三是坚持主动办刊、开放性办刊,充分发挥刊所合一的特殊优势,期刊责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研能力,以促进期刊向着高质量水平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多年来,《农村经济》秉承“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的办刊宗旨,致力于为经济理论工作者提供研究新动态,为各级政府提供发展新思路,为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提供实践新方法。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耕耘,《农村经济》于1991年正式列入全国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曾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优秀期刊称号。《农村经济》也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年版)对全国2164种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序、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各类计量指标排序和按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2017年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排序,《农村经济》均在“综合性经济科学/农业经济”类期刊中排名列全国第六、在同类地方性期刊中荣列第一。


回顾过去,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农村经济》在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深受四川及全国农村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三农”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仍将一如既往地追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农村经济》开设有“专家视点、热点透视、土地问题、产业结构研究、区域经济、农民收入与消费、财政与金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现代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经营管理、他山之石”等重点栏目,覆盖面宽,涉及范围广,集政策导向性、学术权威性、实践指导性等于一身,以期能充分满足各具需求的读者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
投稿方式:登录《农村经济》网上投稿系统 ncjj.alljournal.cn,点击左侧“用户专区”栏下“读者登录”,新用户注册登录后进行投稿。

2022年第5期目录


2022年第5期重点文章摘要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研究


丁忠兵 苑 鹏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着眼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了共同富裕,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共同富裕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文基于全国总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超过1%的直接贡献,且贡献度呈增长态势。基于全国分省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有较显著的综合贡献,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综合贡献不够显著。研究发现的政策含义是应坚持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未来较长时期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在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集体成员共同富裕的组织功效。[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直接贡献 综合贡献[作者]丁忠兵 研究员 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400020苑 鹏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 100732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及体制机制优化研究”(编号:2021YBCS52)的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回溯考察与历史经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邵光学


[摘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萌芽探索阶段(1921年~1977年)、制度开启阶段(1978年~1991年)、战略推进阶段(1992年~2001年)、框架完善阶段(2003年~2012年)、精准发力阶段(2013年至今)。通过分析各阶段具体特征及取得成就,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注重农民群众参与,凝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强化制度体系设计,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聚焦绿色科技赋能,促进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百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回溯考察 历史经验

[作者]

邵光学 副教授 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发展研究”(编号:20FKSB03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农村生态治理史研究”(编号:19DJB002)、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南京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研究”(编号:21YB01)、南京审计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经验研究”(编号:2021SZZD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与政策完善建议——对照中国农业现代化目标与对比美国、德国、日本经验教训


韩 杨 陈雨生 陈志敏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已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然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未来实现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如建设标准、质量不够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投资标准不高、资金来源渠道不宽等;对比美国、德国、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田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在适度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农田灌溉、生态耕作等方面仍有不足。应瞄准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实现目标,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根据南北耕地差异提升南方丘陵地区农田的机械化水平和北方平原地区农田的灌溉水平,补齐农田配套设施建设短板;把握农村人口流动趋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田适度规模种植与经营;建立健全多元管护机制,保持永久效益;完善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机制,差异化提高亩均投资标准、投资水平,满足高标准建设资金实际需求,切实发挥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以保障粮食的“稳产增产高产”。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耕地质量 高标准农田 南北方差异 国际经验

[作者]

韩 杨 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北京市 100010

陈雨生 副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陈志敏 硕士研究生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东北地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基础优势、制约瓶颈和建设路径


余志刚 崔钊达 宫思羽

 

[摘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具备粮食播种面积大、粮食产量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以及黑土资源丰富等基础优势。同时,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过程中,面临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趋紧、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以及粮食产业短板较多等方面的现实制约。因此,亟需从“内部发力”“外部突破”两个维度入手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以期保障东北地区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承担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东北地区 基础优势 建设路径[作者]

余志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崔钊达 博士研究生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宫思羽 博士研究生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保护性耕作促进粮食安全效应提升的路径与对策研究”(编号:21BJY2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属性治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路径


何得桂 韩 雪


[摘要]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尊重治理规律并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领导作用和回应功能要适当突破属地管理的既有做法,根据事物内在规律和治理条件的变化进行党建引领下的属性治理,以更好地推动组织资源及发展要素科学聚集并形成治理合力。行政推动和内源发展共同驱动下的“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实践探索致力于以基层党建功能化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它超越了行政区划并有效克服属地管理的局限性,是以党建力量重组治理要素,优化组织设置以及增强发展效能的一种集成型治理方式。从属性治理的视野来审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治理创新和实现路径,今后要更加注重优化治理单元、回应治理需求、再造发展条件、改革创新机制,以此持续推动基层党建组织模式迭代升级,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组织资源,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关键词]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 属性治理 集成治理[作者]

何得桂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陕西杨凌 712100

韩 雪 硕士研究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陕西杨凌 71210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中的基层‘动员-参与’协同机制研究”(编号:21CZZ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张 益 宋洪远


[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DM)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结果发现:(1)以农业专利衡量的科技创新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尤其是技术距离邻近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2)考虑地理区位因素,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3)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边界,在500公里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密集区域,超出上述距离范围空间溢出效应迅速衰减直至不显著。[关键词]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 空间衰减边界 农业经济增长[作者]张 益 博士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市 102213

宋洪远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本文系海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收入效应研究”(编号:HNSK(ZC)19-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收入性补贴对粮食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理、实证分析与政策优化”(编号:7180309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管理政策创设研究”(编号:2016YFD0201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宋洪远为本文通讯作者。


 

往期推荐

 

《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2年第4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2年第3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2年第2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期刊速递》| 《农村经济》2022年第1期目录和重点文章摘要




图文 | 《农村经济》编辑部责任编辑:翟 琨
编 辑:何丽娟、石维丹、刘晓娟

  微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微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忠诚 、创新 、开放 、和谐 ”办院方针,推进“名所 、名师 、名院 、名刊 、名网”战略,持续打造“坚强理论阵地 、高端新型智库 、一流学术殿堂 、重要传播平台”,综合实力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属于第一方队。



长按二维码,立刻关注哦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